索 引 号 | 11370800004230559Q/2024-0056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4-02-04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市发展改革委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4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推动南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黄兆胜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南四湖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南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重要枢纽,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山东的高质量发展,还关系到大运河文化带、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们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成立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整合相关部门职能,统筹推进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参照省级模式,成立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林红玉书记、于永生市长担任组长,进一步加强了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南四湖生态保护和依法治污提供了法制保障。高标准编制《淮河流域山东省济宁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一河一规划、一河一对策,实现市域内40条河流全覆盖。制定《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推进计划,将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逐一落实到市直部门和县市区。
二是加大对上争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争取省发改革委确定以南四湖流域为主体,申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18个试点之一。优化后的试点实施方案中,筛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领域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228.6亿元,其中我市项目40个、总投资159.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0.1%、69.7%。2021年度,全市共争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3个专项5个项目,获得1.6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争取生态环保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2个通过国家审核反馈,总投资55.9亿元,债券需求额度26.3亿元。2022年度,经积极争取,国家拟安排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支持任城区采煤沉陷区避险安置项目二期、微山县重点采煤沉陷区高楼乡聂庄铺村避险搬迁项目、邹城市重点采煤沉陷区后唐村居民避险搬迁项目二期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上报至省发改委,待省下达投资计划)。争取生态环保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7个通过国家审核反馈,总投资198.3亿元,债券需求额度85.39亿元,项目个数、债券需求额度均居全省第1位。
三是开展联合执法。微山县与枣庄滕州市、薛城区、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铜山区等区县签订了《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取缔了边界区域的“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了边界地区“散乱污”企业跨区域躲藏的问题,维护了边界稳定。为加快建立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微山县与周边8个县市区就16个水质断面流域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四是开展南四湖污染防治。持续深化“治用保”综合治理体系,实行工业、农业、生活、船舶、外来“五水共治”。①工业水方面,完善提升7个化工园区、13个工业集聚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所有工业污水全部实现集中收集处理;我市沿湖15公里内,除鱼台张黄工业园中水回用外,其余污染物直排企业全部搬迁拆除,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2069家;将排查出的2204个排污口,全部纳入清单化监管,其中省级确认的2103个已完成溯源;纳入治理范围的33家高盐水企业全部完成达标排放。②农业污水方面,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552个、养殖专业户6670个;现存1973家规模养殖场、6855家畜禽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建治污设施;实施稻田退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治理9.3万亩(总共63.09万亩);完成渔业退养26.3万亩。③生活污水方面,按照省委“两清零、一提标”要求,去年开工雨污分流改造管网132.7公里;环南四湖2公里内432个村庄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366个,剩余66个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湖内群众生活污水全部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完成558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④船舶水方面,6911艘运营船舶全部配备污水和垃圾处置设施,400吨以上船舶全部配备生活污水接收监控设备,53家港口企业全部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非法码头装卸点实现“清零”。⑤外来水方面,在省里建设41个监测站基础上,我市又新建自动监测站36个,实现入境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五是推进生态修复。全面加强湿地建设管护,南四湖湖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达到74处,污水净化能力达100万立方米/天。统筹谋划菹草等水生植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购买芦苇收割船、菹草收割船、垃圾收集船等设备,打捞清理2万余亩。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291个,修复面积39.3万亩。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力度,完成湿地修复面积20万亩,新建提升湿地保护小区200余处,南四湖流域物种明显恢复。
二、下步工作
(一)健全完善领导小组规章制度。加强与省领导小组对接,待省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及《2022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后,按程序印发实施我市相关文件,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强化统筹协调,会同各成员单位抓好调度督导、水污染防治、水利工程建设、湿地修复、绿色农渔业、垃圾污水治理、船舶航运管理、文旅产业及资金保障工作。
(二)持续推进南四湖生态保护修复。印发实施《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2022年推进方案》,落实推进2022年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针对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采取“三单模式”,定期调度通报。印发《济宁市2022年稻田退水治理(第二期)工作方案的通知》,实施稻田退水治理工程。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稻田排灌设施进行新建或维护修缮,达到13个乡镇的254个村水系内循环,除汛期需防洪排涝,稻田水不直接排入河湖。充分利用中央林改资金,开展南四湖菹草等恶性水草综合治理利用研究,控制菹草泛滥生长。在独山湾、微山岛选择菹草生长旺盛浅水区域,人工种植挺水植物1000亩,抑制菹草等恶性水草泛滥。全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路段225个、约184.5公里。建立“周调度、旬检查、月通报”制度,将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纳入市主城区疏堵保畅指挥部督导范围。
(三)持续推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金乡县、鱼台县2022年度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新万福河、白马河金乡段、微山县薛沙河、微山县北沙河、鱼台县惠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做好2021—2022年冬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白马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
(四)助力南四湖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微笑微山”旅游服务品牌,确保顺利通过文旅部专家评审验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微山湖大闸蟹种苗繁育基地、小龙虾育苗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水蛭及水生经济植物种养示范基地、蛋制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基地、渔湖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创新园,推动南四湖特色鱼湖产业发展。策划举办微山湖荷花节等旅游活动,争创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活力乡村。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