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联合发起,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从近600个案例中评选出54个优秀案例和70个入围案例。汶上县申报的《数治网格“强引擎”构建服务“新格局”——中都街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被评为优秀案例,邹城市申报的《文化“两创”赋能基层治理,以“融合式党建”打造“幸福家园”》被评为入围案例。
数治网格“强引擎”构建服务“新格局”——
中都街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近年来,我们针对城市社区动员能力不足、服务效率不高等痛点,首创性构建“数治网格”治理模式,以党建凝聚合力,数字赋能增效,网格精准服务,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样板。相关工作已在全市复制推广,以山东省第一名成绩获评标杆型智慧社区。获中办、中央网信办、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充分肯定,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街道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经验做法。
一、凝聚治理合力,构建“高效运转”组织体系
当前基层治理主体趋于多元,如何对各类参与主体进行有效管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网格自转、全员公转、全民共享”组织体系。一是织密网格架构。完善街道党工委指方向、社区大党委抓实施、小区党支部抓落实的组织体系,每个网格1名社工担任专职网格长,带领1名专职网格员,多名三长、物业等兼职网格员,形成“1+1+N”网格队伍格局。二是打造全能社工。围绕“全科网格”服务目标,成立“青青葵园”数治网格学院,编制《数治网格指导手册》,全方位提升数据素养。三是组建共享联盟。聚焦治理力量难抓实问题,以14个城市社区党委为核心,形成“14+N”共享联盟组织体系,依托“数治中都”平台,建立“资源、项目、需求”三张清单,将在职党员、社会组织等5700余名共治力量纳入平台,凝聚最广大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二、创新数治网格,构建“两网融合”工作机制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是走向未来社区的必由之路,但在落地应用中却滋生了大量“数字形式主义”,实际加重了基层负担。我们建立一整套数据赋能工作机制,推动大数据和网格化“两网”深度融合,真正为基层减负增效。一是全局思维。全国首创性设立街道级数字治理服务中心,整合城市党建办、网格办、热线办,社区明确数治专职副主任,实施“数治中都”基层治理三年突破行动。二是“一掌通办”。首创性将网格工作、部门业务完全数字化,对接市县城市大脑,基础信息自动更新,汇聚数据5700万条,整合300余项实用功能在手机端,打造基层治理的“随身超级大脑”。搭建微信群管理平台,建立便民微信群1174个,覆盖群众7万余户,实现党的声音“一声到底”、群众心声“一声到顶”。三是任务统筹。首创性搭建“镇街任务统一分发平台”,强化“数据一套表”生命力,定期征集业务部门下沉网格工作事项,一次入户,多项服务,大幅减少对居民商户的重复打扰,将网格员从繁杂重复工作中释放出来。
三、做优网格服务,探索“双向奔赴”治理模式
实践证明,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不能“大水漫灌”。我们坚持发挥“数智”优势,做优精准服务供给,让群众切身感受党的温暖和用心。一是难事有人管。打造“嘟来办”事件办理平台,构建6步闭环机制,解决“网呼不应”难题,实现27支专业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的“双向驱动”,让“小事不出格、难事不出网”。2023年,政务热线办结率、满意率居全市第1位。二是政策主动送。梳理42项政务服务纳入代办清单,建立大数据预警模型,实现高龄补贴等17项惠民政策主动预警,网格员直接上门核实办理,居民在家享受服务,实现政策和居民“双向奔赴”。今年累计服务居民9200余人次。三是服务家门口。以80个网格会客厅为阵地,打造“10分钟网格服务圈”,定期开展美好社区共享会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0万人次,让党的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达。
习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将“数治网格”与“群众路线”这一传统法宝有效结合,社区治理从两年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一呼百应”。我们坚信,党建凝聚合力,数据赋能治理,网格精准服务就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只要坚持真用、实用,就一定能管用。
文化“两创”赋能基层治理,以“融合式党建”打造“幸福家园”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人口120万,辖13个镇、3个街道、48个城市社区,兖矿集团、邹县电厂等大型煤电企业均坐落于此,是较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近年来,邹城市围绕建设百万人口规模、一百平方千米“双百”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城市体量不断增大、城区人口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7.22%。与此同时,城市社区的组成结构也愈发复杂,城市社区中既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新建小区,也有房龄较久的老旧小区;既有城乡交界处低层民居,又有70、80年代煤矿家属院,这种情况对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更多挑战。为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邹城市积极探索将“民为贵”等孟子民本思想融入城市基层治理,通过实施“融合式党建”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多网、阵地、队伍、数据、资源“六大融合”,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守望相助 幸福家园”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党建引领文化融合,创新“守望相助”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出入相互作伴,彼此提供帮助,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共处。邹城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城市基层治理相融合,提出了“守望相助 幸福家园”城市党建品牌,连续两年将其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作用,完善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细则,统筹推进实施街道赋权扩能、社区治理创新、网格(小区)优化提升、楼栋提质增能、党员中心户集中挂牌五项行动,将城市基层治理各个层级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深入实施“融合式党建”创新工程,自上而下推动“守望相助 幸福家园”建设,创新工作理念、完善治理格局、健全体制机制,以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二)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创新“同养公田”的网格化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每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作九区,周边的八区由私人经营,居中的一区为公田,由八家共同经营。邹城市建立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重点加强网格(小区)党支部建设,按照每个网格服务200户或600人的标准,将48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737个网格,嵌入式设立310个网格(小区)党支部、834个党小组、2036名党员中心户。成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班,整合各部门涉及党的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项,推行“组团式服务”,推动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等服务企业统一纳入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形成“全科网格”,印制统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公示网格服务人员信息,做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三)党建引领阵地融合,创新“同享忧乐”的精准化治理平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自《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典出《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邹城市把党群阵地建设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构建“一化两级三统一”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体系,对4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覆盖、滚动式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占比达到93.8%,落实外观标志、功能布局、环境氛围“三个统一”。统筹用好社区综合用房、物业服务用房等资源,新建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147个,打造“1+N”党群服务矩阵。推行帮办代办、错时延时、“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等模式,推动“24小时不打烊”智能便民服务设施进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四)党建引领队伍融合,创新“为政以德”的专业化治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浩然之气的提法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邹城市积极探索涵养社区工作者为政之德的新途径,编撰发放政德教育读本,组织到“两孟”教学点等传统文化体验村(居)开展现场教学,观看政德剧目。同时,实行社区党委书记市级备案管理、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专职化管理,建立“分类专题培训”“典型跟踪培养”“外地挂职锻炼”“末位淘汰退出”等制度,举办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比武夺旗”擂台赛,激励约束并重,推动干事创业。连续两年招录社区工作者540名,举办新招录城市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完善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构建“231”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在基层一线敢干事、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五)党建引领数据融合,创新“民事不缓”的信息化治理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民事不可缓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百姓的事不可延缓。邹城市开发推广“邹全办”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上线政务服务、党建天地、志愿服务等十余个功能模块,聚合商超、餐饮、零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资源,打造便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实现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服务“网上办”。同时,为每个社区开发微信小程序,设置“诉求办理”功能模块,建立“居民点单、网格派单、社区评单”闭环服务机制,引导居民群众便民服务“指尖办”、身边诉求“网上说”,居民遇到问题在手机上“一键上报”,社区工作者“一键接单”。平台上线以来,关注人数突破20万人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事项7000余件,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数据库与各类生活服务平台的信息壁垒,加强与“数字政府”系统衔接,推动数据共享共用,开发在线监测独居老人家庭用水系统,6—8小时用水量为零的情况下,平台自动向老人家属和社区工作者推送告警信息,为独居老人加一道“智慧保险”。(六)党建引领资源融合,创新“仁者爱人”的社会化治理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关爱别人的人,别人通常也会关爱他。邹城市按照“社区党组织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实施“社区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积极引导圆梦微心愿等公益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将爱心义剪、健康体检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造了“泉小哥”“管得宽”“一家人”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孵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30个。突出“资源整合在社区、功能服务进小区”,创新社区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社区闲置资源的集约利用,探索邻里集市、幸福食堂等社区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城市社区实现“造血自转”,让社区有能力办事、有队伍干事、有资金成事,打通为民服务的良性循环。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扎实开展物业党建联建,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68个,与社区签订党建联建协议68份,认领社区党建服务项目132个,常态化开展“红色物业服务日”“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将物业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当场受理、当场答复,全力解决好居民群众“身边小事”“关键小事”。(一)做实城市基层治理,关键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的前提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加强党的建设,目标是带领引导推动各项实际工作。要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员队伍,重点在制度机制、工作载体、工作成效等方面下功夫,利用“党建+”模式,探索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二)创新社区治理理念,关键要重塑文化融合的睦邻关系。“楼上楼下不知名,隔邻隔居不知姓。”是现代小区邻里关系的缩影。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破除这种窘迫景象。要通过挖掘“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现代治理理念,以“融合式”党建重塑睦邻互助的邻里关系,构建起有温度的“熟人社区”,让新居民成为老街坊。聚焦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引导群众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大家办”,变“社区独角戏”为“全民大合唱”,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共识与合力,在社区营造与邻为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三)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关键要建立多网融合的组织架构。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一个政党具有强大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围绕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这一目标,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完善五级组织架构、推动网格(小区)党组织全覆盖,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凝聚联建共建单位力量,以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带动各类资源、管理、服务向网格延伸,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四)搭建社区治理平台,关键要建强阵地融合的服务矩阵。阵地好不好、功能全不全、服务优不优,直接关系着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要推动“硬件”“软件”双提升,坚持“大而全”与“小而精”相结合,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要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推行帮办代办、错时延时、“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等模式,提供最便捷、最优质、最贴心的服务。(五)充实社区治理力量,关键要打造队伍融合的治理团队。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擂台比武、定期培训等措施,紧抓社区书记“关键少数”引领带动“绝大多数”。聚焦“选育管用”各环节,严格人员选拔,建立系统的培训赋能机制,细化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待遇薪酬保障,让社区工作者留得住、干得好,聚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群众满意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六)提升社区治理温度,关键要用好数据融合的信息手段。面对居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诉求,建设便民惠民的智慧社区,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群众需求,打造闭环服务机制,将以往“被动服务”转为“主动对接”,实现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同时,积极拓展智慧平台功能,推动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打造多端互联、多方互动、智慧共享的数字社区生活。(七)丰富社区治理载体,关键要搭建资源融合的服务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要通过推动社会力量下沉社区,搭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载体,探索社区“造血自转”方法路径,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积极引导广大居民深度融入治理格局,推动“组团式”服务变“抱团式”发展,真正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幸福家园。